在陶淵明的“桃花源記”中描寫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,這樣美好的地方、并且與外界隔絕無不讓人心生向往,而巴馬就存在著一個與之相似的地方,下面就跟隨廣西康輝國際旅行社一探究竟吧。
巴馬瑤族自治縣東山鄉(xiāng)優(yōu)雅村內(nèi)有一個奇特的村莊――一處名為“卡哄”的洞穴內(nèi),至今仍完整保留著洞穴村莊原貌,并一直有村民居住,儼然世外桃源。200多年來,這里居住過六代人。如今,大部分村民都已經(jīng)搬離卡哄洞,但仍有兩位古稀老人在此堅守。
山洞高六七十米,深五十米。10間泥瓦房或木屋排成兩排,被巨大的山洞洞壁籠罩,如同天然屏障,擋住了雨水;晴天,陽光斜照進(jìn)山洞,與樹木、房屋交相輝映。
從200多年前開始,這里就成為一些村民的世外桃源。
80歲的覃文言與他72歲的妻子韋美林,是這里最后的村民。他們的房子緊挨洞壁,所以連后墻也省了。
覃文言有兩個兒子,其中一個兒子在一鄉(xiāng)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當(dāng)院長。幾年前,兒子就讓他搬到巴馬縣城和他們一起居住!斑@里冬暖夏涼,晚上睡覺還要蓋被子。”覃文言說,每次在兒子家住幾天,他都忍不住要回來。最后,任憑兒子怎么勸說,他都不愿離開。
除了覃文言家,其他民房都大門緊閉,一些房屋前的臺階上長滿青苔――近兩年時間,幾十名村民都先后離開了這處村莊,到巴馬或東蘭城區(qū)工作、生活。
不過,對離開的村民來說,他們依然對這懷有特殊感情。在鄉(xiāng)里工作的韋盛睿說,只要有時間,他都要回卡哄洞住上一兩天。
2008年,卡哄洞通了電。兒子給覃文言買了電視機,安裝了電話。
覃文言說,每天在家覺得悶了,他就四處找農(nóng)活干,還能扛百斤柴禾。從2012年開始,村里時不時會迎來一些山外游客――他們都是慕名而來,帶著一些酒和肉,來體驗一把洞穴生活。
“有空我就幫他們做飯。”好客的韋美林說。覃文言早年在外當(dāng)兵,會說普通話,常陪著游客聊天。老人說,有游客,自己不孤單。
卡哄洞